光伏发电、地源热泵、氢能交通……未来市民使用的能源,将越来越多来自可再生能源。近日,北京市发改委发布《北京市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了27项重要任务。
按照方案,北京新增能源消费量将优先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到2025年,北京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14.4%以上,力争达到15%以上;可再生能源电力比重力争达到25%左右。
北京能源消费结构清洁化国内一流
(相关资料图)
京城东北,天竺综合保税区,全国临空港区域规模最大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将在今年全面建成。“一年能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相当于每年植树10万棵,绿化1100亩荒地。”该项目负责人说,全面建成后一年就能发电3600万千瓦时。
不只是天竺综合保税区,大兴机场、丰台火车站,甚至是百姓家的屋顶都源源不断发出“绿电”。到2021年底,全市19.8%的用电量、18.1%的发电装机规模已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北京能源消费结构清洁化已处于国内一流水平,具备率先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可再生能源也已具备由试点示范向规模化应用转型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北京将加快可再生能源成为城市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2021年底,本市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2%左右。这次方案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4.4%以上,力争达到15%以上;到2030年,这一比重提升到25%左右。
同时,北京新增能源消费量优先由可再生能源提供,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供热的比重力争分别达到25%左右、10%左右。
公共机构率先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
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在河北省张家口,巨大的风车叶轮转动,将风能转成电能,再经由柔直电网工程运抵北京。
绿电正在加速进京。方案提出既要推动与资源丰富地区能源合作,又要高效开发利用市域内可再生能源资源。“本市将加快建设京津冀区域内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环京200公里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圈层。”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到2025年,外调绿色电力规模力争达到300亿千瓦时。
北京城里也将实施“阳光园区工程”等六大阳光工程,到2025年,全市将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90万千瓦,新建公共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
同时,新增供热项目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供暖,推进六大暖民工程,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供热的比重力争达到10%左右。据介绍,本市将开展城市副中心、朝阳区、昌平区和延庆区等深层地热供暖示范区建设,在有集中热水需求的学校、医院、酒店等建筑中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工业、建筑、交通、供暖等行业也将重点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
据介绍,高精尖产业将加快规划建设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综合能源基础设施,本市也将在城市更新、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中同步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工程,加快实施交通行业绿色低碳提升工程和交通运输工具脱碳更新工程,推动可再生能源调峰热源建设,率先实施公共机构和市管企业可再生能源替代。
副中心新建建筑力争光伏发电全覆盖
向东看,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公园里三大建筑的“能源补给站”其实在地下——城市绿心起步区地源热泵供热、供冷系统可降低能耗折算标煤约3800吨,每年可减少约1万吨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
城市副中心是可再生能源应用的重点区域,正率先进行绿色低碳转型,力争实现新建建筑光伏发电全覆盖,并在张家湾、宋庄、台湖等特色小镇打造一批绿色低碳样板。到2025年,城市副中心本地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将达到20%以上。
“各重点区域将根据发展定位及可再生能源资源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系统谋划。”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本市将实施中心城区可再生能源精细化发展、建设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推动平原新城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加快生态涵养区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发展等发展策略。
其中,中心城区将推进老旧小区、传统商圈、老旧厂房改造中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推动燃气供热更新替代,在不影响核心区、文保区等区域老城风貌的前提下,推进城市更新领域高标准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新建建筑优先使用光伏发电、地热及热泵等可再生能源。
Copyright 2015-2022 南极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