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静观海】
原标题:回声背后
(资料图片)
刘建民
很久以前,因为工作关系,我常去专业的文学杂志或权威媒体的文学副刊上收集、掌握作家文学创作的第一手资料,从文本的阅读开始。现如今,仍与文学藕断丝连,但一期不落,常年阅读文学期刊的劲头消失得无影无踪,三两日读尽一部长篇的兴致也早已荡然。为数不多的文学讯息获自手机中的微信朋友圈,包括自媒体在内的各种公号。
如果说优秀作家那些白纸黑字的小说、散文、诗歌作品活色生香、有形有声,那么,通过微信获得的信息常常是那些有形有声的作品的影子、回声,甚至是影子的影子,回声的回声。这些远非第一手的信息资料,尽管包含影像、声音和文字,有时仍不免碎片化,存在偏差甚至失真,但不失为获得信息进而寻找真迹时的便捷导引。对有着“外卖诗人”称谓的王计兵,就是“五一”前夕,通过“工道·专题”《“外卖诗人”、工地“朗读者”……劳动者的诗生活》、“快手打工诗人”《扔掉麻将去写诗,这届劳动人民特别在哪里?》等公号注意到的。
一首被别人转发的《赶时间的人》创下两千万的阅读量、新著《赶时间的人——一个外卖员的诗》短时里销售已超3万册,这些数据不能不勾起人往深里探看王计兵是一位怎样的打工诗人。
每个时代都会有诗人从劳动中出现。当年,在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流水线上,诞生了诗人郑小琼、许立志等。套用时尚的话讲,从事送外卖的王计兵属于新业态从业者。送外卖前,他开过数年的货车,在河里捞过沙,当过搬运工、钳工、木工。还先后捡破烂,摆地摊,卖水果等,他的笔名“拾荒”就是捡破烂生活的收获之一。
辛苦的送外卖被出身于贫困之家的王计兵视为一种稳定的工作。送外卖固然辛苦,但能保证相对稳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送外卖改变了王计兵。用他的话来讲就是:“我发现横亘在我与世界间的建筑被拆除了。以前我的写作,像是从房间里透过窗户或者门去观察世界。送外卖之后,我发现世界并不是我想的那样,很多固有观念被打破”“我意识到,我需要调整自己看待世界的视角”“见过更多的人生百态后,我的写作风格开始发生转变”。
和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那些工人诗人相比,如今的打工诗人的笔触依然离不开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谁没点过外卖?可有几个人能像王计兵那样思考:“从空气里赶出风 /从风里赶出刀子/从骨头里赶出火/从火里赶出水/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我明明一动未动/名字却跑丢了/你可以叫我:上一个/也可以叫我:下一位”“每天我都能遇到/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用双脚锤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赶时间的人》),其间的意味绵密深沉。
王计兵对被称为“外卖诗人”并不排斥:它是人间的一种善意,给你贴上标签,承认你很艰苦。在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寻找上,不同年代的人,差异是明显的。有别于上世纪50年代涌现出的描写铁路、煤矿的诗人、展现钢铁厂的工人作家多以书写行业内车间里的故事为创作特征,如今的打工诗人视域更宽阔,内容上多了自我的审视,而不仅仅是对工作劳动的歌颂与赞美。多了人生际遇的表述,多了对周遭世界的关注。
如果不能为远在昆山的王计兵的外卖添一份单,不妨买一本《赶时间的人——一个外卖员的诗》,这不仅是对一位普通劳动者、诗人的尊重,而且是探寻回声背后,打开一位诗人、普通劳动者人生的最佳方式。
Copyright 2015-2022 南极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