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迎光乡集中村年近七旬的翟海清一大早就忙活开了,先将一根长长的竹子锯成合适的小段,再分篾、刮青、剖丝、编织……一挑一落间,一个结实、美观的竹筛雏形立马清晰可见,动作娴熟利落,一气呵成。
分篾(央广网发 何雯 摄)
做好的簸箕(央广网发 何雯 摄)
(相关资料图)
翟海清从15岁开始跟着祖辈学做竹编,至今已有53年。他做事认真,手法麻利,大号簸箕一天可做两个,小麻筛能做五六个。他编织的麻筛、团箕、簸箕等生活用品牢固精巧,深受市场欢迎,其中大号簸箕最高可卖120多块钱一个,小小麻筛也能卖到50至60元不等,日均纯收入100多元。
与竹子朝夕相伴了大半辈子的翟海清,凭借自己的勤劳扎实和精湛手艺,让家人的日子过得如竹子拔节一样节节高。因为生活环境的耳濡目染,翟海清的儿子、孙子也都学会了竹编技艺,在外务工的他们,每次回家都会“一显身手”。
做好的簸箕(央广网发 何雯 摄)
“我做竹编手艺五十多年了,只要身体健康,我会一直做下去。老祖宗传下的这门手艺,绝不能失传。”翟海清说。
耄耋之年的翟如喜是集中村的老支部书记,他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叼着100多年竹鞭做的老烟斗,一边看戏曲一边做竹编,真正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据集中村党支部书记翟如芳介绍,集中村是有名的竹编村,竹编手艺代代传承。竹编制品曾经是山区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劳作不可缺少的一种器具,鼎盛时期村里家家户户编织竹篾,产品畅销桃源、武冈、沅陵等地。有的篾匠还远走他乡提供上门服务,一去就是数月半载,期间将工钱邮寄回家。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竹编用品已被各种经济、轻巧的塑料制品取代,竹编手艺已不再是集中村村民的主要谋生手段,但像翟海清这样的篾匠仍有70余户,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在竹片中灵活地穿梭,“一压一挑”编织着幸福生活,“一经一纬”连接着美好未来。
竹编深受市场欢迎(央广网发 何雯 摄)
“我们集中村竹编手艺历史悠久,代代相传,现在全村还有70余户从事这个行业。”翟如芳说。
Copyright 2015-2022 南极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