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们都知道“弱国无外交”,但是这句话放在德国身上很耐人寻味。德国谈不上是弱国,但它在一些对外政策上确实束手束脚;在当前愈加激烈的大国博弈中,德国的外交站位更是小心翼翼。
日前,在同济大学举行的“‘时代转折’下德国在欧盟和世界的角色”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也都谈到了德国在大国博弈中的角色问题。
(相关资料图)
在题为“德国积极调整与世界大国的关系”的发言中,冯仲平研究员梳理了德国与美国、俄罗斯、法国、中国这四组双边关系。
“ 德美关系一直不是平等的关系 。”他说,“战后是美国改造德国的时期,德国对美国必恭必敬。如果说漫长的冷战时期以及冷战后的德国有外交的话,就两个支柱,一个是一体化,它必须融入到一体化大家庭中,要走欧洲的道路,一个就是跟美国站在一起,维护北约和跨大西洋联盟。德国一直怕美国对它不放心,因此,法国能说的话德国不敢说,法国能做的事德国根本不能做。”
“ 德俄关系的转折是令德国人最伤心的事情 。”冯仲平说,几十年来,德国小心翼翼地培养、经营和莫斯科的关系,培养了一条对俄接触的新东方政策。以贸易促变化,是默克尔的一句名言,也是历届德国政府的名言。新东方政策的背景是德国对俄罗斯、苏联心存感恩(因后者促进两德统一)以及天然的能源依赖关系。但是,俄乌冲突带来了德国和俄罗斯关系的转折,德俄走向了彻底对抗。
德法关系也是德国历届政府最上心的一组关系。没有德法合作,就没有欧洲一体化,但是这对关系也发生了失衡。冯仲平说:“过去,德国经济上强,政治上弱,法国经济上弱一点,但是政治上强,战略上强,又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都利于法德保持关系平衡。但是一系列危机使法国影响进一步削弱,德国恰恰在这种危机当中影响力、话语权稳步上升,现在它们之间有很多矛盾。”
说到中德关系,冯仲平认为,转变难以避免。他说,德国所谓的“不脱钩”意思是保持原来的联系,但是要多元化。“我感觉德国今后在中美之间可能要走一条中间道路,不会完全倒向哪一边,也不会等距离地发展关系。>
在题为“大国博弈与区域主导之间的德国困境”的发言中,崔洪建研究员从两个层面分析了德国在外交安全上的角色。
“一个层面就是在大国博弈层面,朔尔茨来华访问,在欧洲起到了一些引领作用,实际上,德国想突出它在大国外交局面中的存在感;另一个层面就是和欧洲的关系。”他说,“ 既要在欧盟框架内发挥作用,又想在大国博弈中博存在感,但现实当中,这两个角色有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作为一个所谓的大国,它还不足以参与到越来越激烈的大国博弈中,同时又无法在区域内发挥主导作用。”
解决两个层面的角色矛盾,崔洪建认为,德国主要需要解决的有三个问题。
一是能力转换。“德国在欧洲的经济实力毋庸置疑,但是也正因为这么多年在经济上发展得比较好,其他方面的短板问题就暴露得更充分。其他大国并没有在安全问题上认真地看待德国,更多地倾向于把德国作为一个经济力量来看待。”
二是机制。战后包括冷战结束以来,德国把外交作为解决冲突的优先手段。“这个机制深入人心,短期内要实现所谓的转折,无论是政治动员还是机制改造,仍然面临很大的问题。民意变化非常复杂,而且是不确定的。”
三是环境。“法德关系重新调整到什么样的位置,德国多大程度上和法国形成新的对接和契合?像波兰这样有可能进入到欧盟核心领导层的国家,对于德国力量的成长和转换都是很难接受的。”
说到中德关系,崔洪建说,我们需要考虑,如何界定德国出现的政策变化,能不能基于其两个角色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更好地经营中德关系,从而更好地影响中欧关系。
Copyright 2015-2022 南极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